粮食安全是个“结构问题”
其实,中国人不必对粮食太焦虑。
1949年,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7斤,每天只有半斤多粮食,吃不饱。经过70年努力,到2018年,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2斤,翻了一番。中国人不仅可以吃饱饭了,多余的粮食还能用来酿酒、饲养动物,人们才能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。
60年前,中国人均的肉类消费平均水平是4千克,直到1978年才增加到6千克。这中间三年自然灾害,肯定还降到谷底。到2017年,中国人均鸡肉消费约9公斤,猪肉40公斤。人均肉类(鸡肉+猪肉+牛肉)消费约54公斤。
肉是要用粮食去换的。猪之所以成为主要的肉类来源,是因为猪从粮食转换为蛋白质的效率很高。便是以人类的残羹剩饭粗放养殖,它们也可以吃4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。科学方法、精饲料、好品种,甚至可以做到吃2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!
所以,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中,就藏着粮食安全。大家没必要那么恐慌,成为让人收割的流量密码。
作者刘远举,知名财经专栏作家,在FT中文网等撰写专栏,多家智库研究员。
主编|张丰
“特别声明:以上作品内容(包括在内的视频、图片或音频)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“大风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videos,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.”